×
大家都在搜
+发表新主题
分享
查看: 28|回复: 0

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

[复制链接]

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

咬一口空气 发表于 2025-8-15 23:59:37 浏览:  28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拖着大箱子,啃完了最后一串冰糖葫芦,擦完嘴一抬头原来时光已在蹉跎中从指缝间不经意的走过了10多天。终于要回家了,没有见证,没有哀伤,也没有即将归家的喜悦。两人就这样在脏兮兮的沈阳南站挥手告别。
  我像一名在外打工的民工一样,跟着拥挤的人群蛮横地挤上了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火车。如果我有别的选择,我不会去挤火车。可是我没有,所以我不得不挤。挤火车是一门学问,尤其是挤要坐超过24小时的长途火车。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学进化论在此刻被人类演绎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蜂拥的人群中力拔头筹踏进车门是第一步胜利,拨开千山万水重重险阻挤到座位前面去是第二步,心明眼亮心急手快把行李和大包小包在行李架上摆放好是第三步,最后横眉冷对对面座位上兄弟们的千夫指,拿出准备在车上消耗掉的食品霸占好那张小桌子的12是最后一步。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冷看后来者的千姿百态和漫长旅途中窗外风景的变换。整个过程像极了一个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火车徐徐开动,车轮在脚底下碾过岁月的裂痕。我想起来马修连恩的《bressenon》,还有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的mvt中开头和结尾的那两段火车开动的配乐。
  东大,沈阳,我牵挂的人,半年后再见。

  在车上遇见一个工业大学的大一新生。那小子应该是第一次回家,挺兴奋的,一路上狡尽脑汁想出不同的话题滔滔不绝的和我天南地北的聊。聊了3个小时后,他似乎终于困了,随手丢过来一本书:给你看吧,看你挺精神的。接过书名一看《幻城》,作者郭敬明。好像以前在那个杂志的采访里看见过这个名字,挺年轻的一个小伙子,83年的吧。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发了的。
  于是看书。看完这本书花了我一夜的时间。长篇小说嘛。说实话我从上初中起就没有看完过一篇长篇小说了。记忆中看完过的最近的一本长篇小说是小学5年级时的《舒克贝塔历险记》,那时我还跟其他小屁孩一样轰轰烈烈的崇拜过郑渊洁一阵呢。
看完《幻城》后我决定了一件事,就是回家过年这一个星期把郭敬明出的书都看了。其实《幻城》写得远没有媒介炒得那么好,而且有很多地方都看了有点像从clamp的《x战记》和《东京巴比伦》里抄来的。不过我还是喜欢。说不出原因。可能因为华丽吧。我就是喜欢那种华丽的词汇营造出来的意境。死党说我一彻底的理想完美主义者。
  我还真做到了。20号到23号看完了散文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24号到26号看完了新出的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前者让我忧郁了好几天。想起了我的高中生活时的点点滴滴。后者则让我领回了京片子的无穷魅力,因为全书都是以一个北京的女孩子的语气来写的,想学北京话的朋友,这本书就是最好的教材。想不到这个在成都长大,在上海读书的小子还能写出这样地道的京片子出来,看来不能小看了郭敬明的文笔。看完了这两本书,对比一下以前没看完就丢掉的安妮宝贝和那个什么慧的书,觉得郭敬明的文笔干净得多了,干净又不失意境。我就喜欢这样的作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想想我也觉得那些美女作家们“特矫情”。
  最喜欢的还是那本《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虽然已经出版了有些年月了。在里面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高中时拿青春拼命挥霍的影子。如果你的高中时像我这样一半忧伤一半狂欢的渡过的话,相信你会爱上这本书。如果你的高中生活过得比较忧伤,或是你的性格就是有点忧伤,那么你会爱死这本书。我保证。忧伤的人总是有一点自恋或自虐的倾向,在现实中发泄不了,去书中找找场地撒撒欢吧。
  看郭敬明忧伤的文字时我总想起一首歌朴树的《那些花儿》。意境相投吧。在明媚的忧伤中快乐地回忆痛苦的曾经。操,自己写得怎么这么矫情。

  初中,高中,大学。青春看似就这么从无情的课本中溜走了,但想想其实这青春也不全浪费在学习上了。至少我小时候还看过《舒克贝塔》,高中时听了无数的cd,大学时至少也文化了一把,看完了两本长篇小说和一本散文集。
  可是,有些事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甚至曾经一些以为会刻骨铭心一辈子的事情,也许,当我们决定义无反顾地走向成人的世界的时候,“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2004年的某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

力量

0

魅力

120

金币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0
Ta的文章(1)